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正文

当前速读:创新工场CEO李开复:怎样才不会在AI时代掉队

来源:中国商人BAT    时间:2023-06-21 14:41:28

面对AI,学习有价值的技能

我的小女儿德亭曾经说过一段让我特别尊重、特别赞许的话。德亭很早就喜欢摄影,她5岁的时候得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,并从帮姐姐设计的漂亮时装拍照开始,逐渐拓展拍摄物件,很早就成了一个小摄影爱好者。

她中学时很想以摄影作为自己的专业,但我担心她喜欢摄影只是为了逃避功课。申请大学前,我反复跟她讨论,并提醒她:“你必须想清楚哟!专业摄影师很快就会被淘汰,现在摄影工具愈来愈方便,大家都可以轻易拍出好照片,专业摄影师的优势会渐渐消失。”


(资料图)

我没有料到,德亭很郑重地说了下面这段话:“我做过调查了,目前在美国,一个专业摄影师的薪水比记者还要低,而记者的薪水相比其他各行业也愈来愈低了。可是爸爸,我愿意赚比较少的钱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我非常庆幸生活在高科技时代,可以轻松拥有数位摄影以及低成本、大容量的存放装置,还有无处不在的网络,让我像一个装备齐全的猎人,捕捉所有的感动。未来的摄影绝对不只是按下快门,而是要用新的眼光,让影像产生新的意义,那不是科技可以取代的。”

每当我思索人和机器共存的未来时,就总会想起德亭的这段话。的确,摄影技术再先进,照片画质再好,也取代不了摄影师内心因拍摄物件而产生的感动。这种感动可以赋予风景、人物、静物、街景新的意义。

即便以后有了人工智能照相机,可以自动帮助人类完成捕捉美景、记录美好瞬间的任务,人的感动、审美和艺术追求也是机器无法取代的。

这些领域,AI依然薄弱

在人机协作的时代,我们可以发挥人工智能的特长,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,做更多感兴趣的事。AI(人工智能)虽然在很多领域表现出色,但它们在有些领域,依然很薄弱。我想,只有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薄弱环节,我们才不至于因为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而乱了阵脚。

跨领域推理。和AI相比,人有一个明显的智慧优势,就是举一反三、触类旁通的能力。利用这种能力,人类可以在日常生活、工作中解决非常复杂的具体问题。

抽象能力。目前AI深度学习的技术,几乎都需要大量训练样本来让计算机完成学习过程。可是人类,哪怕是小孩子要学习一个新知识时,通常只要两三个样本就可以了。其中最重要的差别,也许就是抽象能力的不同。

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。人类基于实验和科学观测结果,建立与发展物理学的历程,是“知其然,也知其所以然”的最好体现。按照现在机器学习的实践方法,给计算机看一千万次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视频,计算机就能像伽利略、牛顿、爱因斯坦所做的一样,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吗?

常识。即使2岁婴儿也能理解直观的物理过程,比如丢出的物体会下落。人类并不需要有意识地知道任何物理学,就能预测这些物理过程,但机器做不到这一点。

自我意识。人类常常从哲学的角度诘问这个世界的问题,如“我是谁”“我从哪里来”“我要到哪里去”,显然,今天的弱人工智能远未达到具备自我意识的地步。

审美。虽然机器已经可以仿照人类的绘画、诗歌、音乐等艺术风格,照猫画虎般地创作出计算机艺术作品来,但机器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美。审美缺少量化的指标,比如,我们很难说这首诗比另一首诗高明百分之多少,但只要具备一般的审美水平,我们就很容易将美的艺术和丑的艺术区分开来。

情感。机器完全无法理解人的喜怒哀乐、七情六欲、信任与尊重。前段时间,有位人工智能研究者训练出了一套可以“理解”幽默感的系统,然后为这个系统输入了一篇测试文章。结果,这个系统看到每句话都大笑着说:“哈哈哈!”,也就是说,在理解幽默或享受欢乐的事情上,今天的机器还不如两三岁的小孩子。

通过以上分析,我们能看到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依旧距离人类的大脑很远。这对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学习什么提供了一个思路:人工智能时代,程序化、重复性、仅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,将是最没有价值的技能,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来完成。

反之,那些最能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,例如,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、决策能力,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,由生活经验及文化熏陶产生的直觉、常识,基于人自身的情感(爱、恨、热情、冷漠等)与他人互动的能力……这些是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,最值得培养、学习的技能。

这些技能中,大多数都是因人而异,需要“订制化”教育或培养,不可能从传统的“批量”教育中获取。比如,同样是学习计算机科学,今天许多人满足于学习一种程序设计语言(比如Java)并掌握一种特定程序设计技能(比如开发安卓应用),这样的积累在未来一定会变得价值有限,因为未来大多数简单的、逻辑类似的程序码一定可以由机器来编写。

AI时代,怎样不变成无用的人

人类工程师只有专注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程序设计的思想本质,学习如何创造性地设计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,或者指导人工智能系统编写更复杂、更有创造力的软件,才可以在未来成为人机协作模式里的“人类代表”。

完全可以预见,未来机器翻译取得根本性突破后,绝大多数人类翻译,包括笔译、口译、同声传译等工作,还有绝大多数从事语言教学的人类老师,都会被机器全部或部分取代。

但这不意味着人类大脑在语言方面就完全无用了。如果一个翻译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既包括基本的语言学知识,也包括有足够深度的文学艺术知识,那这个学生显然可以从事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。而文学作品的翻译,因为其中涉及大量人类情感、审美、创造力、历史文化素养等,是机器翻译无法解决的难题。

未来的生产制造业将是机器人、智慧流水线的天下,人类再去学习基本的零件制造、产品组装等技能,显然不会有太大用处。在这个方面,人类的特长在于系统设计和质量管控,只有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,才能真正展现出人类的价值。

就像建筑行业,最有价值的显然是决定建筑整体风格的建筑师,以及管理整体施工方案的工程总监。他们所具备的这些能够体现人类独特艺术创造力、决断力、系统分析能力的技能,是未来最不容易“过时”的知识。

X 关闭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字画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